青年加油站

这所高校立功!“现场不少人都激动得落泪……”

发布日期:2023-11-22    浏览次数:

流失海外的百年文物,借助3D打印技术“回家了”!



据河北新闻网,历时三个月,河北邯郸响堂山石窟百余年前流失海外的造像和造像残件,通过3D打印技术被1:1复原,实现重聚。现场不少人激动得落泪。



高校用虚拟复原技术还原文物宝库


据了解,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包含大量建筑、雕刻、绘画和书法艺术。学术界将响堂山的雕塑艺术誉称为“北齐造像模式”。响堂山石窟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响堂山部分石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并有一些文物流失海外。为再现前人留下的艺术宝库,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利用数字科技技术,还原响堂山石窟的原貌。



从2017年开始,太原理工大学联合美国芝加哥大学,与响堂山石窟合作开启了响堂山石窟数字化工作。对石窟本体和流失海外的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和整理,并进行了虚拟复原和数字化展示。克服困难,为文物回归故土提供可能。



然而,文物“回家”的路并不容易。响堂山石窟的空间结构非常复杂,造像经常受到遮挡,因此扫描往往只能涵盖部分表面,难以获取完整的数据。



为解决这一难题,高校师生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点云处理。通过多个站点的扫描,获取石窟表面的完整点云、三角网面,再加上复杂的后期处理,完成石窟模型的重建。



这些数字化的石窟模型,不仅为响堂山石窟的考古报告提供了宝贵的线索,也为那些流落异乡的文物回归故土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借助最新的数字3D打印技术,太原理工大学联合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复原了多件流失海外100多年的响堂山石窟造像。此外,在学校参与下,响堂山石窟研究院还建立了响堂山石窟数字展示中心,使这些历尽沧桑的文化遗产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还原,再现其辉煌原貌。



为保护文物做出贡献的高校点赞!也期待我们的文物实体早日回归!


文字来源 ℓ 学校共青团

图片来源 ℓ 学校共青团

编 辑 ℓ 许博源

校 对 ℓ 薛丹颖

初 审 ℓ 陈    雅

复 审 ℓ 徐    越

终 审 ℓ 王爱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