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山传

山传青年 ℓ 郭连昱:在边疆热土上书写青春华章

发布日期:2025-03-15    浏览次数:

郭连昱,山西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2020级文化产业管理(影视制片管理)专业学生。2024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现服务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三合镇北兴村。

2024年6月,毕业之际,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坚定地选择奔赴边疆,成为一名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8月,怀揣着家人的惦念,内心闪着激动,踏上了这条前往边疆的志愿之路,看着窗外的风景从熟悉到陌生,但还没来得及不安,便感受到东北人民的热情、吉林省项目办的重视,浮躁的心便有了归处。


13B20

5074B


时光荏苒,回首一看时间已过了大半年,我站在三合镇北兴村的田埂上,望着远处层峦叠嶂的边境群山,我时常想起一年前那个做出人生重要抉择的夏天。当“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在校园回响时,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如今,在延边州龙井市这片充满希望的边疆热土上,在“卫国戍边”的岗位上,我正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的壮美图景,用青春书写新时代的边疆故事。


1F1B8


初到延边州,在延边大学参加了为期四天的志愿者培训,期满后来到龙井市开展了三天的岗前培训,当我坐上驻村的大巴车,窗外的风景从高楼变成了大片大片的田地,蜿蜒的乡道两侧,金黄的玉米地与青翠的苹果梨园交相辉映;朝鲜族阿妈妮头顶瓦罐走过百年老宅的屋檐;路过的无数烈士纪念碑让我心中肃然起敬,“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的红色革命精神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在这个距离中朝边境线仅3公里的村落,有边疆的壮美,有红色的血脉,又透着发展的渴望。

选择“卫国戍边”岗位的初心,源于对“边关”二字的重新认识,走在边境线上,一眼望两国,激动和喜悦交织,为我国乡村振兴的发展而喜悦,为我能成为这宏伟事业的一员而激动。新时代的戍边不仅是钢枪界碑的坚守,更是要用知识和技术筑牢发展的边疆。这种认知转变,让我在电商运营与乡村振兴的工作中找到了发力点。



驻村首月,跟着村支书走访农户的经历给了我深刻启示。眺望大片的玉米地和水稻田,延边大米、松茸、苹果梨、灵芝孢子粉等。我意识到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的紧迫性。由此开启的电商助农实践,成为我服务边疆的重要战场。我迅速了解村情村貌和村内产业,从零开始,创建账号,一步步搭建电商平台,依托G331国道打造“文旅+特色农产品”双向赛道,也为推动北兴村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每当夕阳为边境群山镀上金边,我总会想起鲁迅先生的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在祖国东北角的这个小村庄,我的青春与边疆振兴同频共振,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这段志愿服务经历教会我:真正的戍边精神,不仅是界碑前的坚守,更是用创新思维开拓发展新路,用文化传承筑牢精神屏障,用青春热血浇灌希望田野。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将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以“躬耕者”的姿态扎根边疆,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来 源 ℓ 山西传媒学院团委

编 辑 ℓ 郭雅宁

校 对 ℓ 张怡蕊

初 审 ℓ 徐    越

复 审 ℓ 徐    越

终 审 ℓ 王爱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