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王越宇同学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称号
青年力量 “疫”不容辞
2020年,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当家家户户正沉浸在与家人团聚的喜悦和幸福中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让这个新年变得不同寻常。在武汉按下了暂停键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不久,1月26日共青团山西省委员会号召广大青年积极参与本地防疫工作,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山西传媒学院的学生王越宇,就是众多抗“疫”一线志愿者中的一员。
深夜里的逆行者
太原市长风西收费站,是太原的西大门。作为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担负着保障道路畅通,保障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稳定经济社会大局等责任。一向热衷志愿者工作的王越宇得知长风西收费站需要志愿者,一秒钟都没有多想,立刻掏出手机报名。直到他把所有防护物资准备妥当以后,才想起来要跟父母打个招呼,不过和他之前设想的一样,父母不但没有阻拦他,作为医生的父亲,更是为他讲解了一些卫生防疫的基本常识,以及前线的基础工作方法。
2020年1月29日,王越宇来到长风西收费站,开始了他的抗“疫”历程。因为疫情的蔓延,所有的高速通行车辆都必须监测体温,春运期间人流量的爆炸,无疑给监测工作带来了更高的难度和更多的挑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岗位就是战场。王越宇自告奋勇申领了第一轮的测温工作。数九寒天,测温工作消化能力有限,越来越多的车辆拥堵在高速路口,再加上人们心中对归乡的期盼,焦虑的情绪在车辆之间蔓延。从早晨到中午,未完成监测的车辆黑压压地拥堵在高速路口,刚刚结束第一轮工作的王越宇立马组织轮休志愿者上前安抚情绪。一壶热水变成标配,王越宇一边给司机和乘客添水,一边耐心讲解着体温监测的重要性和前方的监测情况。在他和志愿者团队的耐心疏解下,长鸣不绝的滴滴声终于安静了下来,他也切实体验到防疫工作的不易。亲身参与疫情防控活动,身在其中、方知其味。王越宇更加明白个人使命的不易。那些勇敢的逆行者,在物资和人员短缺的情况下,皆是为了更好地守护大家。“我们90后已经长大,该我们挺身而出了。”从体温登记、人员协调到后勤保障等各项志愿服务工作中,虽然环境艰苦,但看到大家的笑脸,王越宇也感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寒冷的夜晚因为付出了爱而变的温暖,身体上的疲乏因为收获了理解而消融。这只是他多次“防疫抗疫”志愿者工作的一个片段。
疫情发生以来,众多90后冲锋在一线,他们是战“疫”一线的青年突击队,义无反顾地扛起了责任与担当。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无私无畏,逆“疫”前行!“这是一场持久战,每个人都有责任也有义务作出一份贡献,我只不过是众多志愿者中平凡的一员。”王越宇说。
据不完全统计,在1月29日、2月7日、2月17日的三次防疫任务中,他共筛查返并车辆1500余辆,检验检疫2400余人,出色完成了一线检疫任务。
勇于担当的“消毒员”
前线检疫工作刚刚结束,由于疑海外归国的华人不断增多,集中隔离酒店的人手捉襟见肘,万柏林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紧急招募志愿者。王越宇又立刻投身到后方的隔离任务中来,这一次,他的主要任务是消毒。
消毒,就意味着需要直面病毒,相当于在和病毒做真刀真枪的战斗,稍有不慎,自己感染不说,还会引发群体传播。“消毒液配比一定要精准,不然消杀效果不好。”王越宇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程度,不敢有片刻松懈,每次都会用量杯将配比精准到毫升,来保证消毒液配比科学,不然浓度稍高,就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轻者会引发口鼻眼的粘膜炎症,重者会造成灼伤。而浓度稍低,就会削弱消杀功能,导致病毒无法灭活每天重复的消杀工作,已经使王越宇成为了一名非常有“手感”的“消毒员”,“现在靠手感基本一次就能倒出精准的消毒液。”王越宇十分自豪地说。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的日子里,尽管很累,但他说这是他过得最充实的一段时间,也是感悟最深的一段日子。在一线的志愿工作中,王越宇亲眼目睹了一位位身穿防护服、戴专业口罩的一线人员,他们直面着第一线,都是高危人员。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他看到了疫情防控人员不分昼夜的坚守,看到白衣天使不顾生命危险的“逆行”,还有党员干部们处处带头走在最前面。
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全国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有序高效地开展着防疫工作。大家的关注点是一致的,目标是同向的,这就是王越宇的动力了!“我的父亲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他虽不多言,却无时无刻不用实际行动为我树立榜样。我学会了关爱他人、手有余香,众志成城、无坚不摧的道理,也参与了众多社会实践,积累了经验力量。”
当有同学询问他疫情志愿者是否害怕时,王越宇只是笑笑:“相比下,更多人的安全与放心更重要。我当时没有想太多,只是想尽自己的能力多帮助他人,与国家一起共渡难关。”
在学校组织的疫情知识宣传周,王越宇为大家展示了正确的消毒方法与自我保护措施,“志愿者精神不是说说而已,我希望用自己的行动鼓舞更多人参与志愿活动,为社会奉献一份力量!
主动作为的志愿者
曾作为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的志愿者的王越宇,对志愿者的工作有自己的认知:“高强度、高压力、高危险,但开阔了我的视野,更磨砺了我的意志,坚定了我为社会奉献和服务的目标,让我体会到了自我价值实现的的成就感,此为乐事。”在校园生活中,王越宇也体会到了参与志愿活动的影响。比如社团活动、校内文体活动活动,自己组织起来就得心应手得多;对于身边家人朋友的付出,也更加感谢,毕竟万事不易;学习遇到问题,他也会思考事情的源头与解决方式,而不是简单地抱怨或放弃。通过数次志愿活动,与世界取得更多的联系,使自己取得更好的发展,王越宇深化了自己对信念感的认识。这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心理活动描述词,而是对自我要求的提升,可以上升到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与责任感。
王越宇是一个普通的90后,也是一个平凡的志愿者,可正是这众多平凡的志愿者团结一心,才铸就了这不平凡的时刻。王越宇说:“我只是众多献身公益志愿者中的一员,可能以后做公益志愿者的时间会少很多,但只要时间允许,我一定会在公益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