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冬天到了,又到了做泡菜、腌酸菜的高峰时节。在北方,白菜一车车进入家家户户。在南方,泡菜一坛坛腌制迎接新年。泡菜坛、酸菜缸里有“惊喜”,让人们感叹:“微生物真是个神秘的力量!”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与植物病原学实验的马晨老师,在微生物与植物病原学实验上就有教学腌泡菜的实验内容。除此之外,还可以亲手制作酸奶,甚至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煮土豆,提前训练自己的厨艺,以备日后不时之需。

(同学们自制的酸奶)
中国农业大学开设的微生物与植物病原学实验课一直是同学们的“心头好”,既能学习专业知识,又能锻炼动手能力。任课老师说:“同学们在实验课上展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动手能力让我很惊喜。”

(腌泡菜课程上,同学们自己动手切菜)
平时授课内容丰富有趣,而最终考核并不马虎,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从日常生活的食品中发现蕴含的科学知识是这门课的最终目的。让我们一起“科学腌泡菜”吧!

我们的大学课堂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各种特色课程层出不穷,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选课热潮,下面快和团团一起来看看“别人家”的课程吧!
上课用艾灸调理身体
近日,四川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在上中医操作课时,老师为每位学生都准备了一根艾灸条,在课堂知识讲解后,师生一同进行实操,点燃艾柱,调理身体。

上课老师介绍,最近天气转凉,自己在上课的时候,也问了同学们的身体状况,因此选择有针对性地用艾灸进行辅助治疗,自己平时也会给学生教授中医的针灸、刮痧等课程。
有同学表示,自己本身有些感冒,课堂实操后症状有所减轻。

我们上课玩泥巴
在湖北大学,有这样一门课,学生上课的内容是“玩泥巴”,甚至不少学生争相来旁听蹭课,这就是尤占平老师开设的现代陶艺课程。
在陶艺的世界静下来,制造一份独一无二的仪式感,感受陶泥细腻随机的自然纹理,用妙手赋予其温度与机趣。

所有的生活经历都可能是决定手中陶土走向何方的引路者,学习陶艺的过程也是认知自我的过程。
一方普通的陶土能被塑造成千姿百态,越是简单的事物越充满了无限可能,想让陶艺作品展现出技巧神思,就离不开对艺术的敏锐感知。
教授这门《现代陶艺》的尤占平老师开设这门课的初衷就是让学生接触艺术,了解艺术,在陶瓷艺术中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现代陶艺》开设八年以来,随着同学们对课程的认可加深,课堂容纳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从最开始一共三十多个人发展到现在每班一百多人,但仍会有不少未抢到课的学生来蹭课。

尤占平提出了教学艺术化的理念,他将陶瓷艺术实验室打造成一个充满花鸟鱼虫的主题教育空间,用原创诗句概括教学内容,给予不同学生个性化的指导,追求教学环境、教学设计,以及教学互动的艺术化,这门课把“泥巴”玩出了花!
上课需要自带面粉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人吃五谷,可知其分,日日相逢,须知所来。在我们仰望星空时更需要扎根大地,在成都大学杂粮加工与实践课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和种子亲切接触,分别出一粒一粒好的种子。

刚从地中折回的藜麦,在筛种时仿佛还带着泥土的芳香,一点一粒的苦荞种,所选的都是农人辛勤的结晶。

在这门课程中还有制作面点的环节,需要同学们自带面粉,由种子走向面点,由粉面变成糕点,是劳动的快乐,也是手巧的报偿。

在等待面团发酵的同时,老师还邀请各专业的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劳动经历,同学们纷纷表示在课堂上精神和身体都满载而归。

文字来源 ℓ 学校共青团
图片来源 ℓ 学校共青团
责 编 ℓ 刘怡菲
校 对 ℓ 薛丹颖
初 审 ℓ 陈 雅
复 审 ℓ 徐 越
终 审 ℓ 王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