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前的今天,一场8.0级的地震将汶川的天地撕裂,近七万人遇难。
十四年后的今天,我们带着心中的记忆缅怀逝去的同胞,致敬那些一往无前的英雄。

生命的力量
是不惧生死、守望相助
回望那场巨大的灾难,一幅幅感人的画面接连浮现在脑海中,冲锋、坚守、烙印、信任、决战、曙光,这是一份青年官兵最真实的“战斗”场面,这是“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时代答卷,千言万语述不尽当时的激越,回忆这场血脉与时光的交织。
4999米高空的“惊天一跳”
“从天而降”的15名勇士第一时间打开了空中救援的通道,给震中“孤岛”带来第一线生的希望
“如果我们快点、再快点,是不是都能救回来……”
奔赴灾区的路上刚20出头的谭运磊写下这样一份“遗书”:“我怀着为人民献身的决心加入突击队,这封请战书也是我的决心书,这是用生命写下的不悔誓言,我以对党的忠心,对部队的热血,对亲人的情感告诉所有人:此行无悔。如果我牺牲了请告诉我的父母,他们的儿子是最光荣的,下辈子我还是一个兵”
一声令下,一群小伙子们立即跳上军车组建“救援敢死队”,朝着人民群众需要的方向疾驰而去。

攀山崖、穿峡谷、趟泥流、涉险滩,22名勇士随时有可能遭遇余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危险。但他们内心只有一个信念:“就是爬,也要爬到耿达,就是倒下,头也要朝着耿达的方向!”
“就算刨也要把人给我救出来!”
2008年5月12日下午6时,时任武警警官学院队长的邓龙,带领队员抵达都江堰市聚源中学直奔废墟,成为第一支到达现场的救援部队。

他们用钢钎、铁锹等简易工具与死神展开生命争夺战,他们在废墟里奋力地搜寻着,拼命地刨挖着,一点点打开生命的窗。手指破了没有一个人想到要走下废墟去找医生包扎,他们用肩杠着预制横梁,一个不行,上两个、三个、四个……

20多分钟后,终于从废墟中营救出第一名生还者,2天3夜的救援全队官兵没有吃上一口饭,没有合上一次眼,衣服湿透了又被穿干,但是一个个在废墟下的孩子被抬出来,一个个生存的纪录在不断被刷新。
时光抚平了伤疤,新的改变和希望
由我来续写
“长大我当空降兵!”
2008年8月2日,当空降兵部队的救灾车队缓缓驶离汶川地震灾区。12岁的程强举起了“长大我当空降兵”横幅。

当大学录取通知书发到他手里之后他马上开始了网上报名参军入伍,早有准备的他顺利被录取。在选择期望目标时程强没有丝毫犹豫,点下了空降兵部队。2013年,程强如愿成为一名空降兵。2017年,程强成为第38任黄继光班班长。

“解放军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2008年,11岁的饶洪银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地震中,饶洪银不幸被掉落的预制板死死压住,在废墟中苦苦坚持数小时后终于被赶来的人民子弟兵救出。

长大后,饶洪银考进三峡大学就读中医专业。当年被救的经历,让他的心中一直埋藏着一颗参军报国的种子。2020年9月,已经取得研究生入学通知书的他毅然决定参军入伍。“当年是解放军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如今,军营也成就了更好的我”

“我绝不让‘铁军叔叔’失望!”
2008年,曾家富9岁。他的家乡都江堰在地震中遭到重创,临时板房内一位解放军叔叔送他笔记本、水彩笔,鼓励他要坚强。后来还资助他上学,带他走出了那段艰难时光。

2021年,曾家富追随恩人脚步参军并幸运地找到了当年帮助自己的“铁军”叔叔。新兵授衔仪式现场,“铁军”叔叔亲自为他戴上军衔。他站姿笔挺,却泪流满面。他说“有幸成为‘铁军叔叔’的战友,我绝不让‘铁军叔叔’失望!”

“想救人,必须足够强大!”
2008年,冯昱洁12岁。震中就在他的家乡,冯昱洁跟随父亲作为第一批志愿者进入了北川灾区。冯昱洁负责撒生石灰、喷消毒液一些简单的工作。在那里,年幼的他目睹子弟兵冒死营救,立志参军入伍。

高中毕业后,冯昱洁如愿参军,经过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曾经是“旱鸭子”的他脱颖而出,被选到“蛙人小分队”,成为海上救护尖刀力量的一员。他说入伍的初衷是想变得像当年的解放军叔叔一样强大。“想救人,必须要足够强大!”

“涅槃重生,接受人民检阅!”
2008年汶川地震,冯维所在的村严重损毁,解放军开山修路奔赴灾区,从那刻起参军梦在冯维心底扎根发芽。

2013年冯维报名参军,2016年、2017年他有幸连续两年参加国际军事比武取得优异成绩。2015年、2019年两次经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再搏一次,我要成为子弟兵!”
2008年,李涛13岁随外公驻扎在帐篷中,看着解放军叔叔寻人救人。他告诉外公自己将来也要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

遗憾的是,李涛高考没能考上军校,但他并未放弃,选择再搏一次。最终以士兵考学的方式被海军潜艇学院录取。现如今是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一员。

“随时准备逆行,守护人民的安全!”
2008年,军队进灾区救人的场景让骆攀立志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现如今,骆攀在陆军第75集团军某旅地震救援队担任无人机搜救操作手。他说现在的自己随时准备逆行,守护人民的安全。

“我当兵学医,就是为了今天”
“5·12”特大地震发生时,18岁的李金凤正在原都江堰水电十局子弟校上课。
“是解放军救了我!”李金凤记得当时灾区断水、断电,和外界的通信也完全中断,许多人忙着逃到安全地带。人民子弟兵却从四面八方向灾区集结,成了最勇敢的逆行者。
就这样,人民军医的光辉形象在李金凤心中生根发芽。高中毕业后李金凤决定参军入伍。2008年12月,她如愿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庚子新春,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持续蔓延,深深牵动着李金凤的心。“我当兵学医,就是为了今天”李金凤告诉记者,自己是护士,更是战士。战“疫”一线就是自己的战场,必须为打赢这场战斗贡献自己的力量。2月17日李金凤与战友一道乘坐军机飞赴武汉。

光阴流转,李金凤不仅如愿成为了解放军中的一员,还在武汉战“疫”一线冲锋陷阵、救死扶伤,完成了当年许下的承诺。

灾难面前,生命虽然脆弱但又因为信仰和守护而显得如此顽强,铭记这段过往,让我们用温暖的方式,致敬坚韧不屈的人们,点燃对明天的希望。
文字来源:学校共青团
图片来源:学校共青团
责编:赵翊帆
审核:寇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