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加油站

“我们是青年,我们不上谁上!”青年突击队旗帜飘扬在抗疫第一线

发布日期:2022-04-21    浏览次数:

疫情严峻

团员青年出列!


一段时间以来上海各级团组织普遍组建各领域青年突击队,在城乡防控、应急管理、物流交通、服务保障等方面发挥生力军作用,彰显当代团员青年的先进性。

据不完全统计,3月以来上海各级团组织累计组建2553支青年突击队,7.8万名团员青年参与,“青年突击队”的光荣名字在疫情防控中熠熠生辉。


@方舱医院急难险重,青年先上!


在临港方舱的建设运维一线他们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搬运着一箱箱物资与时间赛跑,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医学名词、医疗设备只为更好地为医疗团队提供服务保障。


2B683


接到方舱医院建设任务以来,临港集团成立多支青年突击队组织100余名青年投入到方舱交通建设、现场运行、后勤保障条线中。

他们当中有集团团委班子成员和基层团组织书记,有能打硬仗的年轻干部,有带过千人队伍的军转干部,也有毕业于清华大学的90后高材生,他们与全体工作人员一同承担起临港方舱的建设运维,所有医护人员的住宿通勤以及医院内近2万人的餐饮等后勤物资保障任务。

当第一批680名病患入住临港方舱,呈现在眼前的是整洁的方舱病区、一应俱全的配套设备、精心准备的各种生活和防疫用品。


752D6


交通建设青年突击队24小时内完成现场踏勘和初版设计图纸协调工作,第一时间对接电力、排水公司完成现场临时水电接入申请,保障了方舱运行的“生命线”。

现场运行青年突击队在临港方舱的“蓝区”距离病患最近的区域开展工作,“我们是青年,我们不上谁上!”这是在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64C5E


后勤保障青年突击队按照医疗、现场服务、后勤等类别进行了物资分类划分,并安排专职人员进行物资采购,时刻处于“备战状态”,确保舱内舱外保障物资有序供应。


3B200


@疾控一线青年突击队高效运行


897BB


疫情发生后,团徐汇区委紧急成立了疾控流调、核酸样本转运、核酸复核等多支青年突击队。

疾控流调突击队由21位具有专业背景的青年组成,有青年社工、大学老师,有青年企业家、律师、外企白领。他们耐心、细心开展电话流调,流调信息整理工作艰苦繁杂。遇到对方讲方言听不懂就放慢速度多听几遍,遇到对方态度急躁就耐心安抚疏导,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群里及时咨询和协调。忙碌了一天还要进行工作复盘,确保次日的工作更加高效有序,至今已完成1200人次的流调。

核酸样本转运突击队由27名青年在1.5小时内组建完成,经岗前培训后出勤转运任务337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384小时,转运样本数量112.4万余管,覆盖检测对象近625万人次。

截至目前徐汇区各级团组织招募志愿者3000余名,组建各类青年突击队124支。


@曙光医疗队青春践行医者使命


89FBE


铃铃铃……

一声声急促的电话声响起,接到电话的张兴仿佛回到了两年前。2020年初张兴接到支援武汉雷神山的电话后当即报名参加,这次同样毫不迟疑。张兴第一时间赶赴上海市新冠定点收治医院。

疫情进入严峻时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疗队首批由医生、护士、院感组成的28人队伍临危受命,前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闵行老年医学中心临时执业点支援患者收治救护,这支以80后、90后为主的青年队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的初心使命。


@2点的超市青年突击队保障“货架子”


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菜篮子”和“米袋子”,崇明供销社联华超市团委组建了青年突击队。他们不叫苦、不叫累用责任和担当默默保障生活物资的“货架子”。

从3月20日到4月13日,联华超市堡镇店店长陆美玉已经连续上班15天。“现在这个时候我特别感谢能和我同甘共苦的小伙伴们,大家坚守在岗位上,我们相信继续坚持就能看到希望”


96507


如何协同自身和第三方物流运力来保障居民消费的“最后一公里”,是华联超市崇明西门店店长沈佳裕每天思考的问题。

自执行保供任务开始,超市门店的工作时间调整为每天早上5点到次日凌晨2点,每日收货卸货近2000件,打包配送生活物资套餐1000多套。为保证自身服务环境安全,配合封控闭环管理,店内员工每天都在店里打地铺或睡在车里,一天休息时间不到5小时。

“我没看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却见证了凌晨2点的超市别人看云舒云卷我看货来货往这也是种别样的乐趣吧”


@菜市场青年突击队,24小时驻守


16DBB


3月中下旬起,上海实行区域管控菜场基本都关门了,上海巨鹿食品成立了“保供抗疫”巨鹿青年突击队,24小时不间断轮班上岗备足货源,分装打包配送蔬菜为周边社区送去安心菜。

青年突击队共有20名队员,平均年龄29.5岁,最小的出生于1998年,这支青年突击队的前身曾荣获2020年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

随着疫情的持续有半数以上的突击队员已经20多天没回家了,“白加黑”“持久战”成了常态。


12A3C


@配药保障战线他们退役再战疫!


普陀区真如镇街道辖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占45.53%,不少患有基础疾病随着封控时间延长老年人配药需求持续加大。


3E133


街道成立了由13名退役军人组成的“配药保障”志愿者服务突击队,每名队员联系2到4个居民区,从早到晚穿梭在各家医院排队挂号、联络沟通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居民,特别是独居老人买药。


68797


他们每天要转战2到3家医院,出行没有公共交通工具,有的骑自行车、电瓶车,有的搭乘一段公务用车去路程远的医院,有时上午搭车到外区的医院下午再回到附近的医院,直到医院门诊结束才撤退。为了不让居民为“药罐子”操心,他们以坚守的姿态奋战在保障一线。


@专业领域“青雨伞”提供气象服务!


青浦区气象局成立“青雨伞”青年突击队,气象台业务骨干胡伟田和团支部书记谈锦带头坚守天气预报值班第一线盯紧实况,提前发布天气提醒和预警信号,滚动提供精细化的信息跟进,保持人员24小时在岗夜间随时待命,为疫情防控提供贴身气象服务。

“青雨伞”队员陈亚芳所在的小区因有确诊病例突然封闭,她火速上岗参加核酸检测、物资运送发放、扫楼通知等志愿工作,她提前关注到上海会发生强降水时第一时间将消息发到群里,提醒志愿者和楼组长合理安排发放物资的时间,避开暴雨。


C67FF


像他们一样的青年突击队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奔波在急难险重第一线不知疲惫、不分昼夜沙哑的喉咙、疲倦的面容是他们共同的标签,在这场抗疫斗争中这些团员青年用青春的担当写下了自己的合格答卷。


责编:寇佳琪

审核:寇佳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