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加油站

12罐可乐换出一个小超市:守望相助力量大

发布日期:2022-04-14    浏览次数:

在如今的上海,可乐、香葱处于“食物链”的顶层,成了封控小区内抢手的“硬通货”。

在浦东某小区,业主孙先生主动拿出12听可乐,放在楼栋大堂共享给邻居。没过几天,12听可乐换来了辣酱、牛奶、蔬菜、肉、盲盒玩具......更多业主加入了交换的行列,将可乐兑换出的“杂货摊”扩展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小超市”。

这些业主之间也许素不相识,这些货品的自身价值或许不对等,但在上海的许多封控小区内,诸如此类的以物换物、共享互助行动正在自然而然地开展着。那么,是什么在维系着这场陌生人之间的看似“不对等”的交易?


10806


或者说,当这么多邻居愿意参与,愿意把“珍贵”的食物放在过道、大厅里,其实就是对邻居、社区投了信任票。看似“不对等”的交换背后是对等的信任,那个我们熟悉的上海还在那里,虽然被挤压进小区,被挤压进了“足不出户”的空间里。

精打细算的上海人,不可能不清楚兑换物品的各自价值。但是在特殊形势下,在物资供应相对紧张、难以实现外卖自由的情况下,以物换物或许是满足共同需求、丰富个人生活的最快途径。这种生活的智慧,颇有几分无奈,却重新定义了邻里关系。

在集体智慧的背后,是人与人之间发自内心的互相信任。在同一个封控小区内,所有业主统一地进行居家隔离,统一地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甚至统一地领取生活物资。大家目标相同,步调一致,虽然足不出户,却仿佛身处同一战壕,非但没有因为隔离而疏远,反而生出一种信任和亲近。亲近,则彼此信任。而信任,是一切交易的基础。

以物换物,更基于热忱的爱心。上海,正处于疫情防控最关键、也是最吃劲的时刻。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许多人因物资匮乏而求助,我们为之揪心、为之焦虑,并渴望伸出援手,一解燃眉之急。这是风雨来临时发自人性深处的善意,无关职业背景,也无关经济条件。所以当身边的邻居提出请求,当我们发现自己可以尽到一份绵薄之力,想必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作出同样的决定。

古人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今天的上海,“众乐乐”是一种奢望。而即便是“独乐乐”,也可能随着居家隔离时间的延长而与焦虑情绪交织在一起。但是以物换物,既可以将“快乐水”中的快乐分享给他人,也可以由此收获被分享的惊喜与确幸。这又何尝不是“众乐乐”?

有人说,以物换物,就是在疫情的缝隙中寻找爱。爱,可以很高尚,也可以很质朴。今天的上海,需要守“沪”者们奋不顾身的大爱,也需要置物架上每一份细微的善意。


1A7F2



文字来源:澎湃新闻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责编:寇佳琪

审核:寇佳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