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加油站

高校团学工作2022年重点任务

发布日期:2022-03-02    浏览次数:

2022年高校团学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站在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的战略高度,以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结合庆祝建团100周年,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为党育人政治职责,落实团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持续巩固和深化“全团抓思想政治引领”、“全团大抓基层”、“全团抓学校”的改革方向和建设成果,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组织育人为基础,以实践育人为特色,以服务大局、服务同学为着力点,继续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团,教育引导高校学生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1. 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

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按照全团统一部署开展“喜迎党的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会前营造喜迎党的二十大良好氛围,会后通过多种形式兴起学习热潮,以团支部组织化开展学习教育为基本方式,通过专题学习会、主题团日、组织生活会等集中专题学习不少于4次,基本实现支部全覆盖、团员全覆盖、学联学生会及其工作人员全覆盖。动员高校广大团员和青年学生积极参与“青年大学习”、“聆听总书记教诲、奋进新时代征程”、“我和新时代有个约”等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宣讲进校园行动,用好《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一生动教材。

2. 防范化解涉团学领域重大风险。

修订并落实《高校共青团舆情发现研判处置工作指引》、《突发学生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聚焦重点群体、重要事件、重大节点,研判高校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重大事项,应对处置突发事件。落实密切联系高校和学生机制,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严肃团内请示报告制度。加强高校团属新媒体阵地规范管理。健全抵御宗教渗透工作机制,防范校园传教活动。

3. 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

落实“全团抓思想政治引领”,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青年学生作为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第一位的政治任务。制定关于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增强新时代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实效的方案。积极推动将高校党建带团建情况纳入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价考核、纳入高校党的巡视巡察监督范畴,推动将高校共青团工作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总体格局,进一步明确学校团委在高校思政格局中的具体职责和工作任务。创新高校共青团组织教育方式、组织动员方式、成效检验方式,全面融入“三全育人”格局和大思政体系,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引领中更好发挥共青团主力军作用。至少开展1次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督导考核,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情况作为高校团干部年度述职评议重要内容。

4. 服务青年学生根本性、普遍性、迫切性需求。

深入实施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聚焦提供实际就业帮扶和提升社会化能力,统筹实施低收入家庭学生就业帮扶计划、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大学生乡村创业帮扶计划等,全团全年帮助不少于5万名一般普通院校低收入家庭毕业生找到工作,每名高校团干部与3—5名低收入家庭毕业年级学生结对。举办就业讲习百校行、中国青年就业大讲堂等活动。深化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动80%以上高校实施这一制度。开展“青春爱运动、健康强中国”全民健身活动。面向高校学生创新实施“希望工程”助学、奖学类公益项目。开展青创公益伙伴联合劝募行动高校青年发展专项。

5. 组织化动员高校团员青年接受社会教育和实践锻炼。

实施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统筹校内校外团的建设和工作,组织不少于25%的高校团支部、不少于20万名大学生团员走进社会基层,参加社会实践,开展志愿服务,提高社会化能力。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稳妥开展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深化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稳步提升覆盖面和参与度。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社会实践活动。举办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决赛、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第九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鼓励大学生参与中国青年芯片科技创新大赛、中国青年创意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战营销大赛等团属公益赛事。

6. 深入推进高校志愿服务工作。

深化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优化西部计划等重点项目,提升专业能力。实施高校青年志愿者提升计划,加强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能力建设,强化大学生骨干志愿者培训,推广高校志愿服务优秀项目模式。扎实做好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等志愿服务工作。做精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稳妥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全平战结合志愿服务机制。扎实开展青年志愿者“社区行动”,推动高校院系、团支部与相关街道、社区结对,形成制度化、项目化、常态化机制。举办第六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加强对志愿者典型、志愿服务项目。


责编:赵翊帆

审核:寇佳琪

上一篇
下一篇